筆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獸研藍耳滅活疫苗對已發熱豬藍耳病臨床緊急接種與藥物綜合治療法的探討》,所描述6月份接診的幾十例生豬高熱病幾乎都是以藍耳病為主的繼發感染。但是隨著氣溫的升高,晴空萬里,加之久旱無雨,空氣濕度在30一40%以下,太陽的紫外線對藍耳病毒有獨特的殺傷力。(湖南省衡陽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氣溫在35℃一39℃之間)筆者6月初至7月上旬接診的大多數高熱病豬通過臨床診斷與剖檢病豬確診是以感染藍耳病為主。但是7月中旬接診的發熱發病豬群,典型的藍耳病例逐漸減少,而是以感染豬附紅細胞體,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胸膜性肺炎為主的發熱豬群。7月下旬至8月上旬接診的幾十例發熱發病豬群則是以豬附細胞體,鏈球菌病,慢性豬瘟混合感染或個別豬群并發豬傳染性胸膜性肺炎為主。
筆者從2006年6月起至今一直在跟蹤生豬藍耳病的病情發生時斷變化與發病的走向,通過對照發病時間(月份)與該月份的氣溫高低比較呈特別明顯曲線型走向,例如我市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日平均氣溫在5一25℃以下,在這5個月中間,我接診了上100例發病豬中只是在4月份確診一例從外地調入的仔豬是典型的藍耳病。5月中下旬至6月底我市的平均氣溫是25℃以上一32℃以下,我市的生豬藍病從5月中下旬散發到6月份的暴發,7月上旬到中旬又慢慢平息,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20天內在接診幾十群豬的高熱病中幾乎沒有確診一群發熱病豬是典型的藍耳病。通過對上述發病時斷與當時氣溫變化情況分析,生豬藍耳病毒是以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而且在氣溫與空氣濕度適宜的情況下通過風向和風速向四周方向傳播,大約以每天10至20公里的速度從我國的西南方向朝東北方向移動。該病適宜的溫度是20一35℃,最適宜的溫度應該是25一32℃,超過35℃以上的高溫,低濕度,強紫外線,該病毒只能存活在他最適宜的自然環境中,在空氣中已沒有了傳播能力。筆者特別以此文提醒獸醫畀同仁,對今年的生豬高熱病加深認識,對不同時期的發熱癥狀多做臨床診斷和剖檢后的病理變化分析,有條件的情況下做實驗室檢測。以下是我7月20日至8月10日接診的幾十例發熱豬群中最典型的6例。(見附表)
畜主
地 址
接診日期
疑似病情種類
發病母豬/頭
發病仔豬/頭
發病中大豬/頭
發病共死亡/頭
劉中英
市新民農場三隊
07.7.20
附紅體/傳胸/慢豬瘟
40
80
12
羅宣
衡南云集鎮斑竹村
07.7.23
附紅體/鏈球/慢豬瘟
70
15
陳文秀
衡南縣種畜場
07.7.23
附紅體/ 原創文章,作者:laoniu,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nnd.com/archives/5099